登录 无障碍 长者模式
当前位置:首页 / 详细信息

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几个抓手

来源:国家民委 发布时间:2024-11-05 10:37

字体大小:A+ A A- 分享: 打印

  随着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和城镇化进程,城市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。面对新形势新特征,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,从完善制度、数据赋能、弘扬文化、协同共治等方面入手,促进各民族全方位互嵌,切实把城市打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、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平台。

  10月22日,新疆乌恰县文旅代表团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民族文化公园开展“常州万里情暖乌恰 文化润疆共谱新篇”艺术快闪活动。 来源:常州市新北区委宣传统战部

  加强政治引领。一是强化党建引领。加强党对城市民族工作的领导,健全体制机制,完善工作格局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,做好统筹推进、政策落实等相关工作,优化“党建引领+民族团结”工作模式,开展“主题党日+中华文化”展示活动,建立“社区党员+群众”帮扶机制,建立少数民族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基层党组织联动机制。二是发展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。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,提高各族群众政治素养,丰富参与社会治理渠道,增强各族群众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。三是提高思想认识。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,引导各族群众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,相互尊重、相互学习,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
 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。一是探索产教融合式技能培训模式。相关部门可以引导工商企业、行业协会、技工院校、培训机构等成立产教融合联盟,提供“技能培训+学历教育+资格认定+就业推荐+职业成长+城市融入”一条龙服务,提高各族群众就业能力。二是探索多元融合式招工用工模式。发挥政府主导作用,制定相关政策措施,推动大中小微企业搭配、岗位类型多样的就业帮扶工作,可以探索“工人互用+资格互认+岗位共享+技能共育”的具体举措,服务企业用工和各族群众就业需求。三是探索监管融合式利益保障模式。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建立健全多方参与、全面覆盖的监管体系,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,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。

 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一是建设集成化服务窗口,为各族群众提供政策解读、劳动就业、子女入学、医疗保障、住房保障、困难帮扶、矛盾调解、法律咨询、语言培训等全方位服务。二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,完善公共基础设施,遵循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建设规律,把握稳定性、连续性、累积性民生工作特点,着力解决社会保障发展不充分、不平衡、不协调问题。三是建设立体化社区网络,面向各族群众开展定点接访、重点约访、主动家访、定期回访。积极邀请各族居民代表、辖区单位、社会工作者、社会组织等主体召开联席会,加强沟通协作,不断提升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的质量和水平。

  建设共有精神家园。一是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,开展中华文化宣传教育,在耳濡目染、潜移默化中,引导各族群众增进“五个认同”。二是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和载体,用好传统节庆以及重要节日等时间节点,打造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,使各族群众在同唱一首歌、同跳一支舞的过程中深化情感。三是发挥网络优势,利用各种数字平台,创造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,借助“云端”传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。

  利用数据赋能。一是建设跨区域合作平台,通过前置培训、信息支持和线上服务,帮助各民族流动人口提前了解流入地的基本情况,更好适应新环境。二是建立在线服务管理平台,整合各职能部门业务资源,划分各级责任单元,形成治理合力。三是打造智能政务平台。依托本地政务服务APP,增加一站式线上综合服务功能,开发政策法规、职业技能、就业机会、经验分享等板块。

  发挥社会组织力量。社会组织是党和政府与各族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,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在服务国家、服务社会、服务群众、服务行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。要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等社会组织的功能,健全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,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,组织开展各类活动,充分激发各族群众团结奋斗、同心筑梦的热情。

  【作者系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。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“社会高效能治理的制度逻辑及实现路径研究”(项目号21BKS085)阶段性成果。】

 

上一篇

下一篇